2024上海两会时间 | 协会秘书长王芳就加装电梯维保提出进一步建议
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以下简称“加装电梯工程”)是改善市民生活、方便老人出行的重要民心工程。从2021年的目标加梯完工1000台,2022年的目标完工2000台,再到2023年的3000台,在上海,加装电梯工程,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如今,在许多已加梯完工的小区里,“悬空老人”已成为了一段历史。崭新的电梯,让“悬空老人”、残疾人等出行不便的群体,拥有了“一键”抵达家门外的“诗与远方”的便捷。
速度有了,幸福来了,如何将好事做得更好?代表、委员们将目光投向了更深的层次。今年,围绕着施工管理、后期维保等“加装电梯工程”中出现的痛点问题,代表、委员们,根据自己在履职期间了解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痛点一:如何让底层居民更舒心?
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功承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照宇,在履职过程中发现,由于缺乏电梯的使用场景和意愿,在“加装电梯工程”推进过程中,底楼业主,成了最敏感的一群人。在解决“悬空老人”外出难的同时,保障好底楼业主的权益,体现着“加装电梯工程”这一“民心工程”落地的温度。
“针对一楼业主的补偿问题,实践中,目前各区已涌现了许多具体的做法。但目前尚未有一则市级层面的方案,对如何补偿一楼业主,进行统一指导。” 高照宇发现,由于缺乏指导,在补偿一楼业主问题上,难免会有忽视一楼业主权益的个案发生。对一楼业主补偿不足,也成为了引发邻里纠纷、影响社区安定的隐患。 因此,高照宇建议,应尽早出台指导方案,在方案中,对底楼业主的补偿需求、补偿比例、补偿方式予以明确和统一,维护好各楼层业主的权益,减少“加装电梯工程”落地过程中,邻里纠纷的产生。 “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参与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代建方或总承包方总计已经超380家,数量超过上海的电梯生产企业总数。” 上海市人大代表、农工党杨浦区委副主委、上海市室内环境净化行业协会秘书长王芳表示,随着“加装电梯工程”的推进,许多公司积极投身加装电梯领域,但,加装电梯项目对代建方资质的条件要求却并不统一。 王芳表示,加装电梯工程特点决定了在施工中需要具备土建、结构、电梯安装维护等技术要求,但据调查,目前,部分加梯项目既不需要代建工程公司有电梯制造资质,又不需要有建筑工程总包资质,导致一些仅仅有机电安装资质的公司也可以成为“加装电梯工程”的总包方或代建方。在王芳看来,资质审核不严,可能在电梯施工环节以及后续的长期使用环节埋下隐患。 “我们在调研中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有小区在加装电梯工程施工中发现电梯门窗的尺寸和廊桥的尺寸对不上,而电梯代建方是没有电梯制造和土建工程施工资质的小公司,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难度。”王芳提出,让施工环节、施工质量更有保障,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代建方的资格审核。她建议: “从事老旧电梯的代建公司,需有加装电梯工程项目成功案例,并具备土建等工程施工资质或电梯制造资质。” 针对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问题,高照宇则建议,可建立“白名单机制”,由政府部门选择信用好、能力强的单位,列入白名单之中,供居民选择。 “电梯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是需要10年、20年长期持续运行使用的,必须将后续的维保、养护问题考虑在内。” 王芳表示,上海从2019年开始试点加装电梯项目,到如今,电梯运行、维护、保养问题已开始被人们重视。 “比如眼下大量小微、民营电梯品牌进入市场,这些小微企业是否能长期存在为电梯20年甚至50年安全运行提供配件?如果多年后企业已经不存在了,那么电梯的维修保养由谁来托底?电梯的维护保养必然需要经费的,这经费又从哪里出?” 王芳认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等问题,需要在一开始就谋篇布局。 “电梯保养不是小事,如果后续养护不到位,是会出大事情的。如果前期没有和居民沟通好,后期需要养护的时候,居民两手一摊,说自己没钱,怎么办?” 高照宇建议,为了解决电梯后续养护问题,可以在电梯加装过程中,增设专项维修基金筹备工作。 “在电梯加装阶段,采取居民拿一点儿、加装电梯企业让利一点儿、政府补贴一点儿,三者结合的方式,筹集一笔专项维修基金,为后续电梯的养护工作,建立保障。” 此外,高照宇还建议,可考虑将融资租赁等市场模式,引入到电梯加装之中。通过建立“共享电梯”,将电梯的使用成本降下来。在这种模式下,电梯的养护工作,将由专业的融资租赁企业完成,居民“谁使用、谁付钱”,既减少了邻里纠纷的产生,也降低了电梯的管理、养护难度。 王芳则建议,政府部门应当优化加装电梯考核指标,不单纯以完成加装电梯数量为考核指标,而要进一步将电梯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建设、安全使用和运行维护等作为补充考核指标。此外,在加装电梯的同时,应当提高对运行维护的监管,“可以由小区提交解决电梯运行维护保障的资金来源、运行维护责任方及运行维护制度等方案。建议老旧小区在启动电梯加装同步投票运行维护保养意见。通过在物业费中增加电梯维修养护专项收费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降低日后运行维护的风险。”